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了吗

  • 教学
  • 2024-06-10 00:22:50
  • 2132
⒈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水平后的成绩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一定教育水平上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它是教育管理、教材征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以及评价和考试的依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原有课程,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调整和修改。 接下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认识和理解课程标准,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科学地运用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施。

⒉从“大纲”到“课标”最突出的变化有哪些基于日本课程大纲的种种缺陷以及现行课程大纲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改革目标,现行课程大纲将由现行课程大纲改为“将被取代的课程大纲”。 替代至少应包括四个方面的理解和考虑:
首先,课程价值观的趋势正在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根据文部科学省1996年主办的日本义务教育实施情况调查显示,日本目前的教育要求过于苛刻,教育内容复杂、困难、偏颇,且不完善。 -深度。 、老狭90%的学生无法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求。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同一学习时期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知识更窄,而同样的知识更深。 同时,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统一、僵化,缺乏灵活性和选择性,给大多数学生带来了过重的负担,增加了学生的辍学率,这对各方面都不利。 学生成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的共同的、统一的一定学年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大多数儿童能够达的最高标准。 因此,课程指南是一个“最低标准”。 义务教育是每个孩子的基本权利,重点应该是所有孩子的发展,而不是精英教育。
第二,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现行教育大纲侧重于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而课程标准则侧重于未来社会国民素质的要求。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建未来的人力资源。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规定国家未来公民素质基本要求的纲领性文件,不同学科、不同学科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应成为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本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强化课程目标意识是各国课程改革的普遍趋势。
第三,不要只关注教师的指导,而要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
顾名思义,教学大纲是不同领域教育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教师的指导是教学大纲和课程实施的重点,尤其是对学生而言。 缺乏关注。 学习过程。
四是课程管理由僵化走向灵活。
我国现行的教育课程对于各学科的教学工作非常具体,为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真正发挥具体、直接的教学作用也有详细的规定。 教学大纲虽然便于教师直接学习和使用,但过于“僵化”,不支持教师的创造力。 没有给教材特点和个人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不利于实现。 教材多样化,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 不同地区的学校发展极不平衡。
而课程大纲则是一个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具备的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的标准。 《国家课程纲要》就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实施、评估和教材开发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指导意见和建议。 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灵活的,给教学和考核留下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同时,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落实三级管理政策,为地方政府和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提供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