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 教学
  • 2024-06-09 23:19:55
  • 7054
I、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哪四个素养

小学语文四大核心能力: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的主动积累和梳理。 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使用规则,形成个人的言语经验,以及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高

思维发展与提高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高。 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因此,思维的发展和提高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3.审美与创造

审美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言活动中体验美、欣赏美、评价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和素质。 语文活动是人们形成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通过阅读欣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体验丰富的情感,激发审美想象力,感受思想的魅力,逐步学会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美、创造美,形成美的美。 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贵的品味。 因此,审美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学习不同民族、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态度。

课程是实现学生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的最重要依活动。 它是体现和体现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载体。 因此,课程占据教育的核心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主观反应。

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一定社会的教育是否需要改革,而且从根本上决定改革的方向、目标甚至规模。 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说明了上述结论。

教育发展史上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会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 这也是刚刚过去的20世纪被称为教育改革世纪的原因。

工业经济时代学校教育模式的功能或价值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培养受教育的人成为生产者和工人,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 学校教育所追求的是如何最大化其经济价值。 20世纪5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出现。

其注重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引起了越来越多知识人士的关注,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不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这也是世界各国一致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