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 > 正文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word

  • 课程
  • 2024-04-20 11:48:03
  • 7882

引言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是指导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评价和改革的重要依据。 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历史教育的最新要求,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
课程理念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正确历史观。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认识历史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史论结合,强调历史基础知识与史学理论方法的融合。
突出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
课程目标
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史学理论方法。
具备史料实证能力、认识历史能力和史论分析能力。
理解中国与世界联系、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
课程内容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分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两部分。
1.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共有 4 个模块,分别是:
模块 1: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模块 2:中国近代史(1840-1919 年)
模块 3:中国现代史(1919-1949 年)
模块 4:中国当代史(1949 年至今)
2. 选择性必修课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有 4 个模块,分别是:
模块 1:世界古代史(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
模块 2:世界近代史(15 世纪末至 19 世纪末)
模块 3:世界现代史(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末)
模块 4:世界当代史(20 世纪末至今)
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兴趣和需要选修上述 4 个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 2 个模块。
课程实施
高中历史课程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史论结合。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
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课程评价
高中历史课程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认识历史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史论分析能力。 评价方式包括:
课堂表现评价
作业评价
测试评价
考试评价
社会实践评价
后记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是全面深化历史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它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