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 > 正文

义务教育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 课程
  • 2024-04-15 21:02:20
  • 8137

一、课程理念
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以致用、体现时代特征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义务教育生物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学科,主要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生活方式、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基本知识。 其主要任务是:
1. 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界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
3. 促进学生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4.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和相关学科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三、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 科学探究
计划和设计科学探究。
进行科学探究和收集证据。
分析和解释科学证据。
交流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
2. 科学思维
提出问题并制定假设。
收集和分析信息。
作出推理并得出结论。
评估证据和形成观点。
3. 科学态度
好奇求知,探索未知。
实事求是,严谨求实。
尊重证据,逻辑推理。
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四、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围绕生命活动、生命结构和遗传变异、生物圈三大主题展开,分别为:
1. 生命活动
营养和呼吸
运输和调节
生长和发育
生殖和遗传
2. 生命结构
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人体的组织和器官
生物的多样性
3. 遗传变异
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五、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应遵循下列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注重实验和实践,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加强科学阅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关注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六、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多元化和发展性的原则,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观察和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实验和实践:通过实验和实践,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科学阅读:通过科学阅读,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展示与汇报:通过展示与汇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