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大教学论教学原则

  • 教学
  • 2024-04-16 01:04:00
  • 5442

壹、教师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什么?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基于一定的目标和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的指导原则。 这一理念表现在:1.教学目的原则。 教学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训练和学习目标进行的。 2、关于教学规律性原则。 教学规律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 一般来说,活动越能符合教学指令,教学活动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对于第八个答案,教学行为应该偏离教学原则的要求,但教学行为更有可能失败。 历史上的大师们留下了无数的教义。 今天,在国内外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种经验中,人们不断提出新的学说原则、不同的学说原则及其适用范围。

学习原理是有长期学习经验的人总结出来的。 例如,《学记》总结了相互学习、启发归纳、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挽救损失等宝贵的学习经验,属于教学原则的范畴,但没有科学证明。 公元前6世纪的孔子就提出教学中需要经常温习和启发。 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派人提出,实践与天赋同等重要,学习要有深度。 近年来,教育工作者明确提出了教学原则的概念,并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在《大学说》(1632年)中提出了37条学说原则,并试图提供论证。 在这些《德国教师培训大纲》(1834年)中,迪斯托维总结了33条“教学法则”和“教学戒律”。 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Л.В.在课堂上,即使是贫困学生,也能受到教育。 巴班斯基运用整体理论观点提出了13条原则。 基于认知结构心理学,J.S.美国布鲁纳提出了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等。

这里讨论的教学方法是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

教学的整体协调(或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按照教学所承担的职责,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被忽视;在教学上,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面向部分学生,充分考虑义务教育“人人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宗旨和原则;在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的条件下,要充分发挥各要素在实现学习目标中的整体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鼓励文学传达真理,有着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 在教学中贯彻教学全面协调原则的首要目的是实现科学与教义的统一。 即教学要向学生传授真实的知识,反映客观实际和实用有用的知识技能,做到教学严格科学化,与科学教学和技能教学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学习教育。 品格,使学习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般来说,科学是意识形态的基础。 没有科学,学生就会被错误的思想所误导,没有思想体系就能形成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形成科学的体系和正确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