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现在教学目标还用三维目标吗

  • 教学
  • 2024-04-17 10:27:59
  • 1500
本文目录一览

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习。 它是课程中知识和技能的具体规定,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本依据。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与旧课程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才能正确认识新课程标准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习。 “这是新课程标准所独有的。 过程和方法要求提倡“探索性学习”,强调干中学。 “过程”侧重于“个人经历”。 “方法”必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它必须伴随着知识的获取、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和审美的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 测量“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目的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体现了人文主义。
从理论上讲,新课程的“立体目标”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科课程中学生各种素质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间基础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发展的总体要求。
学习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它们并不是简单地代表平行关系,而是相互渗透、融合、结合成一个整体。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知识和技能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两个目标维度实施的载体。 过程和方法是连接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代表知识。 和教学技巧,流程和方法进一步升华。


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阶段基础课程改革的正式名称是“新课程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满足21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

课程改革的动因基本上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知识正以人们获取知识的速度传播。 我什至无法想象。 如果你不想失败,你就必须终生不断学习。 换句话说,有学习的愿望、兴趣、方法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必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独立、个性的发展。 显然,“一校一书”的国家课程体系和“一人一人”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改有六大“变化”。

1.在课程目标上,反对过分强调知识转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 例如,以前学习化学时,会明确告诉学生如果添加某种物质会发生什么反应,但现在学生往往不知道结果,而是通过实验自学。 培养理解和记忆的能力,体验过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学科结构中强调各种功能和价值的学科必须有一个相对平衡合理的结构,满足人才的资质和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 突出的是强化科技、艺术、体育、健康等领域的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在课堂内容上,重点改变“繁、难、偏、落伍”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与生活、科技相关的“活”知识。

4.在课程实施方面,重点是变“学生必须学”为“学生必须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 勤奋工作,学会合作。

5.在课程评价方面,现有的评价过分强调选择和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发展。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基础不好,但学习很努力,只考了58分,没考好,老师可能会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鼓励他更有信心学习。

6.过去,各国课程和教材在课程管理上基本上是世界统一的,但现在则强调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三个层面的管理。 调动地方政府和学校的积极性,提高教育的可行性。


三维目标什么时候改的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明确提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立体目标的设立是实践反思和国内外课程教学和教育理论具体运用的结果。 它符合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为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也应该看到,在“三维目标”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单一的“知识与能力”为主的课程教学思维并未根本改变,“过程与方法”目标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成为常态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常常是模糊的。
这种强调智力目标、淡化人文价值目标的做法,不仅背离了树立立体目标的初衷,也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难以适应时代变化。 新的要求与“素质教育”、“人文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想教育目标相去甚远。 笔者认为,课程教学必须追根溯源,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提升到“立体目标”的首要目标,这是课程教学乃至教育的根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