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怎么写

  • 教学
  • 2024-06-10 05:12:10
  • 2387
壹、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课程功能转变。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转移的课程趋势。 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把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变成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学习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平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当前课程结构中科目过多、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必须改变。 9年一致设定学科分类和课时比例,开设符合需求的综合课程。 多样化的本地和学生发展,反映了课程结构、包容性和选择性的平衡。
(3)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时代。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落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 根据学习兴趣和经验选择终身学习所需的必修科目。
(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改变目前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课程实施状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奋学习,培养收藏能力。 您将具有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五)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评价筛选体系。 主体评价改为过分强调筛选和选择的功能。 充分利用评估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进步和教学实践改进。
(六)实行三步制课程管理制度。 改善课程运行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区、学校三级课程运行,提高课程对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

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1.实现课程功能转变。

2.反思课程结构的平衡性、完整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紧密联系。

4.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5.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考核考核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 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国传统课程体系过于注重知识性、系统性的知识传递,而忽视了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对学生的身心都没有好处。

针对这些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做出调整,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代表了基本要求,改变了以往只传授知识的倾向。

强调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每个学科都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具体要求,体现了课程理念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