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 > 正文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2版

  • 课程
  • 2024-04-26 23:42:42
  • 1675

一、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历史学科教育发展要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历史是一门基础性、人文性学科,是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培养历史意识、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初中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历史意识、民族认同感和对人类文明的认识。
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价历史信息,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和社会科学以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内容设置
八年级: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上)
中国近代早期史(1840-1919)
九年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下)与战后国际关系
1919-1949年的中国(上)
1949-1978年的中国(下)
四、教学原则
以史为本、注重史实:教学要以史实为基础,尊重历史进程,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思想性、科学性相统一:教学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历史规律。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相适应: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要立足课程内容,促进教师主动实施,学生主动学习。
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相统一:教学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五、评价体系
评价目标:
历史知识: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的理解
历史思维能力:考察学生搜集、分析和评价历史信息、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察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
评价标准:根据评价目标和课程内容制定的分级评价标准。
六、几点说明
新课程标准比旧版标准内容更加精简,教学时量由原来的228课时调整为216课时。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学习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内容,更加注重对教师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加了关于中华文明、民族英雄、历史人物等方面的学习内容。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对学生思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