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 > 正文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什么样的

  • 课程
  • 2024-06-11 17:30:22
  • 7854
⓵机械设计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纲要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编号:061288006
总学时数:一周
学分:1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要求:必修
授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
二、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对零件(中等复杂程度)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三)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选择加工方案,制订工艺路线;
2.选择定位基准;
3.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等);
4.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
5.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四)填写工艺文件
1.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2.填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五)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通过本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锻炼:
1.能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学会使用手册及图标资料。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及用途,做到熟练运用。
(二)在规定时间内应完成以下任务:
1.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张;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张;
3.设计说明书一份。
五、学时分配建议
本课程设计一周时间集中安排,对各步工作不作统一规定,建议指导教师按以下进度进行辅导:
课程设计内容
时间
熟悉课题、查阅资料
1天
零件分析,画零件图
1天
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2天
填写工艺文件
1.5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
1.5天
合  计
7天
六、其它说明
1、时间安排
建议安排在生产实习之后进行。
2、设计题目选择
指导教师可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中提供的题目或所搜集的技术资料灵活安排。
保证三周时间内工作量饱满。
3、人员分组及分工
建议2~3人一小组,各小组题目不同。 每组中每个学生应当完成教师指定工序的设计计算、夹具结构设计等内容。
4、设计说明书要求
设计说明书用统一纸张书写。 内容包括设计任务书,零件的分析,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夹具设计等。 建议编写顺序如下:
(1)设计说明书封面
(2)设计任务书
(3)目录
(4)零件的分析
(5)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6)小结
5、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⓶课程设计包括哪几个环节?课程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需求分析:
目的明确: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受众确定:确定课程的受众,了解学员的特点和需求。
2、教学目标确定:
知识目标:确定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获得的知识。
能力目标:设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
态度目标:强调学生在过程中应养成的态度和价值观。
3、课程内容设计:
知识点安排:将教学内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安排。
教学材料:选择、准备和整理适当的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多媒体资料等。
案例分析:如果适用,设计实际案例或问题以促使学生思考和解决。
4、教学方法选择:
授课方式:选择适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授课方式,如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互动设计:安排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活跃度。
5、教学评估:
评价方式: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
评估标准:设定明确的评估标准,使评价更客观、公正。
6、课程组织结构:
模块划分: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模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各个模块的学习时间,确保课程的平衡和连贯性。
7、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设备:准备所需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教材复制:如有需要,准备教学所需的课件、手册等。
8、课程实施:
开课仪式:在课程开始时进行简要的开课仪式,介绍课程内容和学习计划。
教学过程:逐步展开课程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讲解、互动和实践。
9、课程评估和调整: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教学效果评估:评估课程的整体效果,包括学生成绩、学科竞赛成绩等。
课程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适时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