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 > 正文

历史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 课程
  • 2024-05-09 06:21:49
  • 3126


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发〔2021〕4号),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升,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治性、学术性和教育性相统一,体现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教学育人三位一体,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基本原则
政治性原则:坚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学术性原则:遵循历史学科的规律,注重史料依据,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面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求真精神。
教育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时代性原则: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变化,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综合性原则:重视跨学科联系,加强与语文、道德与法治、地理、政治等学科的整合,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历史探究体验,通过参观历史遗址、阅读历史文献、开展历史活动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历史素养。
创新性原则:鼓励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创新,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
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基础历史知识。
掌握历史基本概念、术语和史学方法,初步具备历史思维能力。
了解世界主要历史事件,认识中外历史的联系和差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进行历史探究和历史评价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和责任感。
课程内容
初中阶段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1949 年以前)
八年级:中国近代史(1840-1949 年)
九年级:中国现代史(1949 年以后)
高中阶段
必修模块:
中国古代史(1949 年以前)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年)
中国现代史(1949 年以后)
世界史
选择性模块:
历史专题研究
历史阅读与鉴赏
课程实施
学时安排:
初中:七年级 140 课时,八年级 140 课时,九年级 140 课时
高中:必修模块 280 课时,选择性模块 140 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注重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开展历史情境模拟、历史探究活动和历史文献分析等实践活动。
评价方法: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评价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也评价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实践活动、观察等,全面了解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情况。
引入外部评价机制,聘请专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
师资培训:
加强历史教师的队伍建设,开展专项培训,提高教师的历史素养和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