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 > 正文

简述课程目标的依据

  • 课程
  • 2024-09-14 15:22:14
  • 5846
本文目录一览

简述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及其基本方式

简述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是课程目标设计的主要原则,其基本方式为结果性目标设计、体验性目标设计和表现性目标设计。

1、系统化原则。

在进行课程目标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目标体系横向的和纵向的联系,满足上位目标对下位目标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教育阶段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采取策略使它们实现整合。

2、具体化原则。

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指课程目标的表示应力求明确、具体,避免含混不清和不切实际。 否则,势必会影响教学策略的定,影响教学评价,也就不能发挥课程目标的作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会失去明确方向。

3、层次化原则。

从纵向来看,学生的任何预期学习结果在客观上都要通过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而实现;从横向看,不同的学习者达到的目标在层次上是有个体差异的,因此,课程目标的设计要适应这种多层次的要求。

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

1、结果性目标设计。

所谓结果性目标,即明确告诉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 在设计时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 这种可以指向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域。

2、体验性目标设计。

所谓体验性目标,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应达成的标准。 它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史性的、过程性的。 这种指向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各种“过程”域。

3、表现性目标设计。

所谓表现性目标,即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程度。 它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是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或者结果是开放性的。 这种指向表现性的课程目标,主要适用于各种“作”域。

简述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

【答要点】(1)学习者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对社会的研究);(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

简述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更多资料及报考疑问请加老师微信66746005,或点击这里咨询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一)对学生的研究
对学生的研究,就是要找出教育者期望在学生身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它通常包括三方面:①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②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③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二)对社会的研究
对社会的研究涉及的极为广泛,在课程域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社会生活划分为若干有意义的方面,再分别对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泰勒介绍的一种可行为的分类是: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 他认为这种分类有利于把整个社会生活分析成一些便于控的方面,保证不漏任何重要的东西。
对已有的社会研究的结果如何看待,是课程者面临的一个问题。 例如,对减轻同学课业负担问题,不同的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相反的看法,这就需要对们所重的价值、观念、习俗等作进一步研究。
课程者还需要对“学校课程能够给予适当满足的社会需求”与“只有通过社会上其他各种机构的合力才能完成的社会需求”两者之间作出区分。 例如,学生健康的问题,学校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习惯和态度,但这需要家和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 这类目标不可能仅凭学校课程就能达到。
(三)对学科的研究
学校课程毕是要传递通过其他社会经验难以获得的知识,而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的支柱。 由于不同的学科专家熟悉各自域的基本要、逻辑结构、探究方式、发展趋势,以及学科的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所以学科专家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事实上,大多数课程的教科书通常就是由学科专家写的。
由于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是交互起作用的,对任何单一因素的研究结果都不足以成为课程目标的唯一来源。 如果过于强调某一因素,就会走到极端。 课程史上出现过的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就是这类型的例子,它们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更多资料及报考疑问请加老师微信66746005,或点击这里咨询
免费做题:点击下载题库APP(免费做题,免费,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