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 > 正文

课程目标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 课程
  • 2024-06-12 18:21:42
  • 8643
壹、课程目标一般包括

课程目标通常包括通用目标、行为目标、生成目标和表现目标。

(1)普遍目标是指基于经验、哲学或伦理、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的通识教育的目的或原则,并直接运用于课程领域,成为课程领域。 一般性、规范性指南。 这类目标的特点是将一般教育目标或原则与课程目标等同起来,因而具有普遍性、模糊性、指导性,可以普遍适用于一切教育实践。 “博大概括”这个关键词,正如教育宗旨“大学之道在于明德、亲民、追求至善”。

(2)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控的行为形式表现出来的课程目标,它决定了学生在课程结束和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行为。 完成了。 。 多样性。 其基本特征是:目标的准确性、特异性和可管理性。 关键词是“具体且可操作的行为”,例如“可以说和写……”。

(3)生成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发生教育过程时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是解决问题和人类经验增长的内在需要的结果。 关键词“关注过程”,例如“在课堂上自然生成……”。

(4)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教育情境中的各种“遭遇”以及针对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这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目标导向。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强调个性,从而超越现有的文化工具,为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重视学生个体行为”,如“谈感受、读后思考、尝试作图、演示”。

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整体性。 各个层次和类型的课程目标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相互孤立的。

(2)排名。 课程目标是多层次、综合性的体系,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

(3)可持续性。 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

(4)层次结构。 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子目标。

(5)进展。 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实现低年级课程目标,就很难实现高年级课程目标。

(6)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将进行相应调整。

贰、课程目标的分类1.生成目标
生成目标不是外部预定的目标,而是随着教育过程在教育情境中发生而自然生成的目标。 它考虑到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差异,强调目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包括指导、控制包括动机和评价。 行为目标具体且易于操作和评估,更适合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行为导向的课程理论主要包括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3.表达性目标
是指每个学生在教育环境中的个性化创造性表现。 表达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适合注重学生活动的课程计划。
4.普遍目标
普遍目标是某些哲学或道德价值观;基于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和政治需求的课程的一般和基本规则。 教学通常被描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目标或教育目标。 “寻求知识,诚实义修身养性;家庭和睦;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标在各个领域具有指导价值。 这是一个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