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 > 正文

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 课程
  • 2024-06-21 14:22:07
  • 6930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1. 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价值观。

  • 了解劳动创造价值,社会进步离不开劳动的基本道理。

  • 认识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体会劳动之美。

  • 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


2. 掌握基本劳动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 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包括安全操作、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

  • 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如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团队合作等。

  • 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3. 培养劳动精神,促进身心发展。

  • 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 锻炼身体素质,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 增强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


4. 了解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了解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和社会价值。

  • 认识劳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

  • 树立尊重劳动者,关爱劳动人民的意识。




专业角度解读:
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是依据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需求制定的,它不仅强调传授基本劳动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和职业素养。 其主要特点如下: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 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劳动为载体,突出实践性,强调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提升就业竞争力: 课程标准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基本劳动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注劳动精神和价值观培养: 课程标准强调劳动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注重劳动安全教育: 课程标准重视劳动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预防劳动安全事故。
与社会发展相衔接: 课程标准与社会发展相衔接,紧密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人才。
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精神和综合素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