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原文

发布:2024-06-18 13:24:41 作者:温季甫


部分
内容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二、课程目标


  • 识字写字: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会写常用汉字1600个,能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写字,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解答;能读懂简单的说明文、记叙文和诗歌,并能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思想美;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 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并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的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乐于表达,并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

  • 口语交际:能积极参与各种口语交际活动,并能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能运用礼貌用语,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辩论和讨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综合性学习:能积极参与各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并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获取和处理信息;能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课程内容


  • 识字写字:包括汉字的形、音、义,以及汉字的结构和规律等内容。

  • 阅读:包括课文阅读、课外阅读、文体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等内容。

  • 写作: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诗歌等内容。

  • 口语交际:包括日常交际、演讲、辩论、讨论等内容。

  • 综合性学习:包括主题探究、项目学习、社会实践等内容。


四、教学建议


  • 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注重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语文技能。

  • 注重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 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形成学科间的相互促进。


五、评价建议


  • 注重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

  • 注重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观察、作业评阅、考试测验、作品展示、项目评审等。

  • 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专业解读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核心,强调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的目标。 它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注重学生发展: 课程标准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为中心,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强调语文实践: 课程标准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提升语文素养。
3. 注重学科整合: 课程标准鼓励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形成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4. 倡导多元评价: 课程标准倡导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
总体来说,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语文实践和学科整合,倡导多元评价,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