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教学目标价值取向及其基本类型

  • 教学
  • 2024-06-10 08:45:44
  • 606

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如下:1、普遍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主义哲学立场提出的,认为课程目标应该从人的经验中寻找,并且应该具有普遍性。 这种取向强调课程目标的普遍适用性和客观性,但往往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

2、生成性目标取向 这种目标取向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注重的是过程。 以杜威为代表,他认为学校教育由知识技能的掌握、社会价值观和规范的确立、思想体系的形成构成。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 详细说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指出在制定教育目的以个人为出发点,强调发展自我;社会本位论,在制定教育目的时以社会为出发点;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即先培养人,人从属于社会时为社会服务。

1、社会取向的目标强调课程应该为社会服务,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这种价值取向通常被归纳为“社会本位”,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种价值取向的指导下,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通常会强调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目标取向的四种类型: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发展性、展开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一、普遍性目标 将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于课程领域,成为课程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课程目标,是对课程全局的总体考虑和安排,具有普遍性、方向性、指令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