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 > 正文

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 课程
  • 2016-05-16 17:26:25
  • 5634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教师观点: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明显变化。 教师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如下所示。 (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主动的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 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垄断者或传播者。 )因此,主动的教师形象取代了被动的教师形象。
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其所教育的学生的身心特征、发展潜力、质量目标、评价标准等的看法和看法。 如何对待学生、对待什么样的人、对学生抱什么样的态度始终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成长。 ”这是新课改的最大目的和核心理念。 对此,以下三点是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
1.学生是在成长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成长潜力巨大。
3.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
3.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存在者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客观的存在者,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而是由教师任意形成的。 。
2.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3.学生是权力和责任的主体。
教育理念:教育是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主动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 没有交流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 教育是创造语言文化和交流文化的过程,也是为每个学生的学业成长和品格成长奠定基础的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具体体现在四点:
1.教育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br/>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2.创建智能操作活动。
3、教学生如何加强思维训练
2、教学由“教学生知”转向“教学生学”
1.学习过程
2.了解学生已了解学科的特点,并学会如何学习该学科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要从“重结论”转向“既重结论又重课程”
1.
2.提倡强调过程,注重结果。
4.教育从“以主体”转向“以人为本”。
1、学科教育理念的局限性: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不育人。
2.注重人的教育理念的表达: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经历,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生活和品格。
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1)教学与课程一体化。 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不断生成和改变课程内容、不断建构和完善课程意义的过程。 教育与课程相互转化、促进、有机结合。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沟通、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双向理解关系,是师生互动的人道、和谐、民主、平等的双向教育关系。 教育目标体系:构建过程、理解和友谊的统一;(4)构建关键的课堂教育管理体系;(5)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法)

ˋ^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提高科学素养——新世纪对公民的基本要求。

2为了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能赢。

3.捍卫探究式学习------学习方法和理念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

扩展信息:

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对象。 ,这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学生视角的本质内涵是学生是人还是物。

至少在口头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学生是人,但在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中,把学生当作任人摆布的对象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如何看待人的问题。 此次课程改革围绕学生观点坚持以下三个重点。

一、团结性和规范性

作为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赋予了学生“安定”的一面。 马克思关于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说法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新课程必须具有必要的统一性和标准化,这体现在课程标准中。

二、主动性

学生作为生命形式活跃的人,与无生命的物体、有生命的动植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更新”,不断超越自我。 因此,在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必须充分重视如何保护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学生有“无穷无尽”。

从积极意义上理解,这种未完成性意味着:我们的学生潜力丰富,发展空间广阔,蕴藏着中华民族人力资源更新所必需的知识。 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