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 > 正文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

  • 课程
  • 2024-06-18 23:40:11
  • 4630

项目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定义 学校正式计划和实施的课程,包括教学大纲、教科书、课程目标等。 学校教育过程中非正式、无意识地传授的价值观、态度、行为规范等。 目标 传授知识、技能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品格、社会适应能力和价值观。 内容 学科知识、技能、理论等。 社会规范、文化习俗、道德准则、人际关系等。 传递方式 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考试等。 师生互动、学校环境、校风等。 影响 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系 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两个重要方面。 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它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训练。 显性课程的实施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和考试的评估等手段。
隐性课程则是在显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的价值观、态度、行为规范、社会适应能力等。 隐性课程主要通过师生互动、学校环境、校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方面传递。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互补充:显性课程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隐性课程则注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互影响:显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会影响隐性课程的传递,而隐性课程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相互协调:学校教育要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协调一致,避免两者之间出现冲突和矛盾。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整合,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