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教学策略名词解释

  • 教学
  • 2024-06-18 02:03:00
  • 1191
教学策略是指什么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教学行为和方法,旨在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是教学心理学中的术语。 广义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而狭义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 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题材及儿童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指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

全套教学活动,每一种教学活动都要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 只要目标不变,一种策略可以以基本稳定的形式,广泛地用于教师、年级、学生及教学内容。 这一术语由希尔德·泰伯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推广,当时她提出了儿童思维技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她的基本策略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套先后有序的具体问题。 当学习者在形成概念、进行推理和概括,或把这些概念应用于新环境时,这些问题就为学习者的反应提供了一个聚焦中心。 其他的例子有引起注意的策略或评估学习概念的策略等。

教学策略的种类

1、先行组织策略

源于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主要实施步骤为:准备预备性材料、设想学习进程、呈现预备性材料和新材料、从预备性材料中抽象出新信息,运用活动加以强化。

2、认知发展策略

是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建立起来的,运用时的主要原则为:儿童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教育活动以儿童为中心;教学是个别化的;社会交往在教学中起重要作用等。

3、概念形成策略

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两种。 源于布鲁纳等人的研究。 主要实施步骤为: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

教学策略是指什么啊?

教学策略有以下三种: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发现教学: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其次,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再次,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最后,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三、个别化教学策略

1、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其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

2、计算机辅助教学

3、掌握学习: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