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 > 正文

课程思政概念理解包括几个方面

  • 课程
  • 2024-06-13 10:46:39
  • 3454
一、如何理解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元素五大类型:道德和伦理素质、思想政治素养、爱国主义情怀、敬业精神、创新能力。

1、道德和伦理素质。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做到讲真话、做实事、护公益、守法律、强信仰,严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个人品德等方面的要求,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积极推崇社会价值。

2、思想政治素养。 要求学生掌握国家方针政策、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遵守法律法规、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尊重文化多样性、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和环境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3、爱国主义情怀。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在维护国家、民族、社会的根本利益方面起到先锋作用,树立全民族大团结、走向繁荣富强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要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视野。

4、敬业精神。 大学生在职场中应有专业精神,有主动学习、积极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并热爱自己的专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5、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处处充满着变革、竞争、智慧等词语。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应具备创新和探究能力。 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法,具备创新实践能力。 同时,要发扬实践创新精神,参与创业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教育发展等等活动。

理念

从课程思政的提出来看,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 不论是“三全”育人还是“十全”育人,其体现的正是协同育人的理念。 作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和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

能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人才、培育人才、输送人才,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的发展中成长起来的。

二、思政课的理解

关于思政课的理解如下:

课程思政可以理解为“通过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实现价值引领”的过程。

引用2017年《寻找最美教师》中张赛芬老师的视频,帮助各位老师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内涵。

课程思政需要坚持“三全育人”总体目标,是一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

拓展知识: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 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

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各时代的政治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

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前发展。

政治体制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和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简称政体。

“政”是政权主体,“治”是维护政权的方法和手段,治是围绕着政进行的。 政治包括军事,法律,政权机构,政治党派团体,等等方面。

“政”主要是政权,政府,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治组织,政治机构。 “治”主要是指法律,制度,政策以及依据这些进行的行为,包括军事,法律,行政等方面。

“政”是硬件,“治”是软件。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

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